JS - 非同步處理
Event Loop
前言
在講什麼是 Event loop 之前必須先記得 JavaScript 的運作方式是單執行緒 (single-threaded),也就是它一次只能做一件事情,所有的函式都得乖乖排隊等著被執行,這種事件又叫做同步 (synchronous)。
在同步下,程式碼中的函式一多,或者複雜度提高,就增加了排隊等著被執行的時間,大概就有點像是大家在高速公路上排隊等著下交流道,然後就會很驚喜地發現:哇喔,網頁卡住了!這種塞住的現象被稱作阻塞 (blocking)。
但是很明顯,做為開發 網頁的第一大語言,JavaScript 一定會克服這種阻塞的現象來造就現在大家使用的這麼順暢的網頁 UI,於是非同步 (asynchronous) 就隨之問世。
非同步的出現可以讓 JavaScript 並發 (concurrency) 運作程式碼中的函式,讓單線程的執行變成多線程,因此避免了阻塞的發生。
在非同步的流程中,有三個主要的區塊: Call stack、Web API、Callback queue。
Call stack 會追蹤我們呼叫的函式,通常來說,在同步下就只會有 Call stack 的存在,所以阻塞就是阻塞在 Call stack 這裡,可以把它想像成高速公路的交流道,一堆車子都擠在這裡等著下去。
當 JavaScript 要處理非同步,比如出現瀏覽器負責處理的函式 (如 setTimeout
) 時,會從 Call stack 中將該函式取出丟到 Web API 的去執行,執行完畢再丟到 Callback queue 去,等著再被塞回 Call stack 中去輸出結果。
而 event loop 就像是扮演一個守衛,它不斷檢查 Call stack 是否為空閒,若為空閒就把 Callback queue 中的回調函式 (callback function) 丟回 Call stack 中。
實際例子看非同步
Philip Roberts 在 JSConf EU 介紹 event loop 的例子:
console.log(‘hi’);
setTimeout(function cb(){
console.log(‘there’);
}, 5000);
console.log(‘JSConfEU’)
這段 code 的產出結果順序將會是:
'hi'
'JSConfEU'
'there'
按照前面講的非同步來解釋事情是怎麼發生的:
console.log(‘hi’)
塞入 Call stack,後方的程式碼乖乖排隊等待console.log(‘hi’)
執行完畢離開 Call stack。setTimeout
塞入 Call stack,但因為它是個非同步處理,所以又移出 Call stack 轉交 Web API 做處理。console.log(‘JSConfEU’)
塞入 Call stack 執行。setTimeout
在 Web API 執行完畢,它內部的回調函式 (console.log(‘there’)
) 塞入 Callback queue。- Call stack 沒有程式在執行,
console.log(‘there’)
從 Callback queue 塞入 Call stack 執行。
那 setTimeout(func, 0)
呢?
輸出結果順序依然跟倒數5秒一樣,那是因為 setTimeout
這個非同步函式必然是要進入 Web API、Callback queue 然後再回到 Call stack 跑上這麼一圈的。
Callback Function
需多文章解釋 callback 都會這樣說:
把一個 B 函式做為參數傳進另一個 A 函式,透過 A 函式來呼叫它。
這樣做的原因有兩個:
- 讓 B 函式滿足某個條件才被動地去執行。
- 讓函式之間有執行的順序。
白話一點就是我要做完 A 才去執行 B,回想一下上面 setTimeout
的例子,就是很典型的 callback
應用,先執行 setTimeout
再執行 console.log(‘there’)
。
再舉一個等一下會用到的例子:數字相加的結果如果有大於 5 (A函式) 時,去對相加後的結果乘以 10 (B函式)。
const addNum = (a, b, callback) =>{
const plusNum = a + b
if(plusNum > 5){
callback(plusNum)
}else{
console.log('the plusNum < 5')
}
}
const multiNum = (num) => console.log(num * 10)
addNum(6, 2, multiNum)
Promise
試想一下,剛剛的例子僅是 A 執行完去執行 B,但如果今天 B 執行完還要執行 C、D、E...呢?恐怕一不小心就迷失在茫茫的 callback 大海中了。
而 promise 的出現解決 callback 一層包一層的問題,讓函式間的次序更清楚。
promise 的使用上會先建立一個 promise 物件,而 promise 通常會有三種狀態:
- Pending:表示正在處理中。
- Resolve:表示處理成功。
- Reject:表示處理失敗。
接著通常會用 then
來接收成果的結果並繼續處理下一件事,然後用 catch
來捕獲失敗的狀況。
所以 promise 的語法架構大概是像這樣:A().then(B()).catch(err)
。
把前一段的程式碼改成 promise 會像這樣:
const addNum = (a, b)=>{
return new Promise((resolve, reject)=>{
const plusNum = a + b
if(plusNum > 5){
resolve(plusNum)
}else{
reject('reject!')
}
})
}
addNum(6, 2)
.then(num => multiNum(num))
.catch(err => console.error(err))
async/await
這是基於 promise 的語法糖,他一切的運作原理都 還是建立在 promise 上,只是 async/await 的寫法讓我們可以用看似同步的語法來撰寫非同步的內容。
在函式一開始用 async 定義一個非同步函式,並在內部使用 await 等待 promise 執行完畢 (A函式),然後再去執行下一個動作 (B函式)。
沒錯,還是需要用到 promise,就像一開始講的,async/await 只是 promise 的語法糖,讓我們不用 then 下去。所以如果要把前述的 promise 寫法改成 async/await,我們還是得保留 promise 的建立。
而在 async/await 中,我們依靠 try 來處理 promise 操作成功的情況,然後靠 catch 捕獲錯誤結果。
const calculate = async(a, b) =>{
try{
const plusNum = await addNum(a, b)
multiNum(plusNum)
}
catch(err){
console.error(err)
}
}
calculate(6, 2)
會有一個問題,就是 B 函式 multiNum(plusNum)
有沒有需要加上 await
?答案是加了可以動,但沒必要加。
像前述講的,await
在等待的是一個 promise 非同步函式的操作完成,但我們的 multiNum(plusNum)
實際是個同步函式 (不是基於 Promise、不使用 setTimeout
、不進行網路請求),為了不必要的誤會 (不論是人的誤會還是程式碼執行的誤會),盡量不要在同步函式前添加 await
。